2019年11月16日-17日,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冬季论坛在深圳大学汇文楼顺利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主办,437必赢会员中心社会学系承办。与会者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中医学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委党校、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北大学、山东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30多家国内外高校和学术机构,70多名知名资深教授和青年学者到场,分别就各自的研究领域作了精彩发言。
会议伊始,437必赢会员中心副院长徐道稳教授代表学院向参会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就深圳大学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规划做了简要介绍。
之后会议分为十二个分论坛依序展开。
第一单元的“社会分层的机制与趋势”主题,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刘欣教授主持,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秦广强副教授、复旦大学的李雪副教授、上海大学的陈伟讲师、南京大学的黄超博士,分别就新社会阶层成长的制度环境及政治属性演变,农业税免除与农村收入不平等、宏观阶层结构与主观社会阶层、主观社会分层与流动及其世代变迁等主题讨论了社会分层的机制与趋势这一传统核心议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春玲研究员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张顺教授对四位发言人的文章进行了精彩的专业点评。
第二单元是“迁移与流动人口研究”分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研究员主持,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张卓妮博士讨论了深圳移民的同乡聚焦对劳动力市场结果的影响;深圳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黄国英博士汇报了方言距离和空间距离对劳动者迁移行为的影响;上海大学的陈晓冰博士讨论了流动人口主观社会地位认同的影响因素;上海大学的雷俊茹硕士汇报了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清华大学刘精明教授和复旦大学李煜教授就四位发言人的文章进行了精彩的专业点评。
第三单元的"社会分层的影响与后果"主题由中国人民大学郝大海教授主持,来自复旦大学的王冰博士、李东雨博士、及中山大学的郑婉卿博士分别就阶层轨迹与社会福利态度、社会流动与音乐品味、香港居民的社会流动与身份认同等主题进行了讨论。南京大学方长春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秦广强副教授对三位发言人的文章进行了精彩的专业点评。
第四单元是“健康研究”分论坛,由清华大学的刘精明教授主持,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张顺教授、山东大学的张月云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的刘浩讲师、香港科技大学的沈明宏硕士,分别就子女地位影响老年人生活福祉的双重路径,当代青少年的体重感知及其社会心理后果,家庭结构的长期影响,退休、衰老与体力活动的不平等等主题进行了讨论。同济大学王甫勤副教授和深圳大学池上新副教授对四位发言人的文章进行了精彩的专业点评。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住房、教育与消费,由西安交通大学的张顺教授主持,南京大学的方长春教授汇报了地理区隔与中国城乡家庭住房利益分化;上海大学的刘晓瞳硕士讨论了我国城市居民居住流动的阶层差异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沈晓靖教授分享了“40后-90后”代际教育机会影响机制的研究;上海大学的刘牧硕士讨论了中产阶层之青年公务员群体的消费行为与身份认同。北京大学的助理教授董浩博士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闫伯汉副教授就四位发言人的文章进行了精彩的专业点评。
第六单元的“社会治理研究”主题由复旦大学的李煜教授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蔡捷薇硕士、华侨大学的陈诚副教授、广东财经大学的谢昕琰讲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沈慧硕士分别就党员的城市基层社区参与、社区微信群对治理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私营企业主地位认同与企业社会责任、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政策效果研究等主题进行分享。复旦大学的李雪副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助理研究员刘保中博士对该分论坛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的专业点评。
第七单元是“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主题,由南京大学的方长春教授主持,西安交通大学的程诚副教授汇报了疾病众筹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平等;华南农业大学的陈忱讲师分享了市场化与一般信任;香港科技大学的李晓光博士讨论了社会资本的变化;陕西师范大学的肖阳老师汇报了参照群体理论下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上海大学的包乾宇硕士讨论了家庭经济地位、社会资本与中国城市居民的分配公平感研究。北京大学的陶林副教授和香港大学的助理教授许多多博士对五位发言人的文章进行精彩的专业点评。
第八单元的主题是“高等教育研究“,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春玲研究员主持,复旦大学的田丰副教授、同济大学的王甫勤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的郭茂灿博士、上海大学的叶锦涛硕士、西安交通大学的廖丽博士就大学精英地位的维持与协调,家庭背景、高校类型与读研期望,中国教育人口变化,复读与高等教育获得的阶层不平等,高等教育相对价值的"调节"阶层 背景、教育成就与地位获得等主题进行汇报。西安交通大学的候利明讲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助理研究员龚顺博士对五位发言人的文章进行精彩的专业点评。
第九单元是“青少年教育与发展(上)”主题,由北京大学的陶林副教授主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闫伯汉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助理研究员刘保中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的侯利明讲师、华中科技大学的王彦蓉副教授就学前教育与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研究、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投资状况的群体差异比较研究、中等教育系统与教育不平等研究、香港外籍家庭佣工在父母教养能力和幼儿早期发展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等主题进行分享。东南大学的洪岩璧副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的程诚副教授对该论坛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的专业点评。
第十单元的“婚姻与家庭研究(上)”主题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骏研究员主持,北京大学的助理教授董浩博士汇报了生育对母亲的劳动力市场劣势研究、四川大学的姜奕良博士讨论了生育对母亲劳动力市场劣势、及父亲劳动力市场优势的研究;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的诸萍副教授汇报了流动人口的婚姻匹配模式及时代变迁研究;河北大学的何禄康硕士分享了残疾人家庭的收入不平等及其代际传递研究。香港城市大学的张卓妮副教授和广州大学的李双龙副教授对四位发言人的文章进行精彩的专业点评。
第十一单元是“青少年教育与发展(下)”主题,由东南大学的洪岩璧副教授主持,福建师范大学的蔡蔚萍讲师、威斯康辛大学的皇甫怡悦博士、河海大学的丁百仁教授、就早期教育与认知能力再生产,人口流迁、家长能动性与随迁儿童的教育研究,父母迁移、不稳定最近过程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社会分化与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校表现,家庭背景、住房条件与青少年学业成绩等主题进行发言。山东大学的张月云副教授和深圳大学的社会学系助理教授黄国英博士对五位发言人的文章进行精彩的专业点评。
第十二单元的“婚姻与家庭研究(下)”主题由同济大学的王甫勤副教授主持,上海市委党校的陈煜婷副教授讨论了特大城市中社会网络、职业阶层对民众性别观念的影响;西北政法大学的李颖辉讲师汇报了夫妻家庭权力分布及影响机制变迁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的王杰博士讨论了婚姻教育匹配与夫妻性别角色观念研究;上海大学的丁宇露教硕士报了婚姻匹配模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李骏研究员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王彦蓉副教授对四位发言人的文章进行精彩的专业点评。